日期:2025-08-30 09:03:52
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【话肿瘤】专栏盛宝策略,逢周五推送!内容涉及众多肿瘤防治知识,实用、权威!敬请关注!
秋燥袭人,如何“润”养安然?中医护肿瘤患者度过多事之秋
医学指导:肿瘤中心 陈汉锐主任医师
文/肿瘤中心 陈瑞博士 陈壮忠副主任医师
爱在七夕·医生谈心
今日七夕,在科普开篇前,写给每一位肿瘤患者及家属:
癌症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
爱与希望,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。
在这条艰难的路上,不要感觉孤单、不要放弃希望,无论是泪水还是笑容,都是对彼此最好的支持。
让我们成为彼此的避风港,共同抵御风雨。信心,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良药。尽管前路未知,但请相信,现代医学的进步、医生的专业以及家人的爱,都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。
在这条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旅途中,让我们携手并肩,共同迎接每一个黎明,珍惜每一份相聚的时光。因为爱,永远不会缺席。
祝愿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在爱与关怀中早日康复!
秋高气爽,却也天干物燥。对于正在经历或已完成肿瘤治疗的朋友们,秋季的“燥邪”如同雪上加霜,极易引动或加重治疗带来的阴伤津亏之症。
中医认为,“燥”为秋季主气,最易伤肺耗津。肿瘤患者经手术、放化疗等攻伐,正气受损,阴液暗耗,犹如土地本就干旱,再遇秋风烈日,更显焦灼。顺应天时,以“润养”为核心,方能安稳度过这个“多事之秋”。
一、 秋燥+肿瘤治疗:
双重夹击下的“津伤”危机
中医视角下,秋季燥邪与肿瘤治疗的“热毒”伤阴效应叠加,形成独特挑战:
1.燥邪伤肺,首当其冲:“肺为娇脏,喜润恶燥”。秋燥最易从口鼻而入,耗伤肺津。肿瘤患者,尤其接受过胸部放疗或肺部手术者,肺气肺阴本已受损,燥邪侵袭,则干咳少痰、咽干鼻燥、声音嘶哑、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显著加重。
2.脾胃受困,运化乏力: 肿瘤治疗(尤其化疗)常损伤脾胃功能,导致运化水谷精微乏力。秋季燥气影响,脾胃更显虚弱,水液输布障碍,可出现口干不思饮,或饮不解渴,伴食欲不振、大便干结。
3.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: 肿瘤及治疗过程易耗伤肝肾精血(阴液)。秋燥引动虚火,上灼咽喉口腔,下耗肠液,表现为五心烦热、午后潮热、口舌生疮、目涩眼干、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便秘如羊矢。
4.卫表不固,易感外邪: 肿瘤患者正气不足,肺卫之气虚弱。秋季昼夜温差大,燥邪常夹寒热,易趁虚而入,引发感冒、呼吸道感染,甚至诱发旧疾。
秋季易加重症状自查:
口鼻咽喉干燥灼痛感加剧
持续性干咳或少量粘痰难咯
皮肤干燥、瘙痒甚至皲裂
大便干结难解,数日一行
睡眠质量下降,易醒多梦
眼睛干涩、疲劳
疲乏感加重,情绪易烦躁
二、 秋季养生误区警示
这些“秋补”方法,肿瘤患者需谨慎!
1、盲目“贴秋膘”,大补肥甘厚腻。
肿瘤患者脾胃普遍较弱。过量食用牛羊肉、蹄髈、油炸食品等高热量、高脂肪“贴膘”之物盛宝策略,极易加重脾胃负担,助湿生热,壅滞气机,反致腹胀、便秘、口臭、舌苔厚腻,不利康复。
2、迷信“以燥制燥”,嗜食辛辣温燥。
秋季干燥,有人误以为吃辣可发汗除燥。实则辣椒、花椒、姜蒜、烧烤等辛温燥烈之品,如同火上浇油,更伤阴津,加重口干咽痛、便秘、出血(如鼻衄、牙龈出血)风险。
3、过度“秋冻”,忽视保暖。
“春捂秋冻”对健康人有一定道理,但肿瘤患者体质多虚,阳气不足,尤其治疗后气血亏虚者。过度“秋冻”,寒邪易侵,轻则感冒,重则可能诱发肺炎或影响血液循环。
4、忌口过度,营养失衡
过度担忧“发物”,盲目忌口所有鱼虾、蛋奶、禽肉等优质蛋白来源,易导致营养不良、免疫力进一步下降,反不利于身体修复和抵抗秋燥。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辨证忌口。
三、 中医“润养”秋安黄金法则
润肺·养阴·健脾·固表,四管齐下
核心策略: 滋养肺胃以御燥邪,滋补肝肾以固根本,健脾助运以生津液,益气固表以防外感。
1. 秋季润养食疗方
(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)
润肺止咳·百合杏仁雪梨羹
材料:鲜百合30克(或干品15克),甜杏仁10克(去皮尖),雪梨1个(去核切块),冰糖少许。
功效:百合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;杏仁润肺平喘;雪梨生津润燥。此羹清润,尤适干咳无痰、咽痒、心烦失眠者。(腹泻者慎用杏仁)
养阴生津·玉竹沙参老鸭汤
材料:玉竹20克,北沙参15克,麦冬10克,老鸭半只(焯水去皮脂),陈皮5克,生姜2片。
功效:玉竹、沙参、麦冬养阴润燥;老鸭滋阴补虚;陈皮、生姜理气健脾防滞。针对阴虚燥热明显,口干咽燥、大便干结者。
健脾润肠·茯苓山药芝麻粥:
材料:茯苓粉15克(或茯苓块20克),鲜山药100克(切小块),黑芝麻15克(炒香碾碎),粳米50-100克。
功效:茯苓健脾利湿安神;山药补脾肺肾、益气养阴;黑芝麻滋补肝肾、润燥滑肠。此粥平补脾肾,润而不腻,适合脾虚乏力、大便不畅者。
2. 秋季养生代茶饮
润肺利咽饮: 罗汉果1/4个(掰碎),胖大海2枚,麦冬10克。沸水冲泡焖15分钟。清热润肺,利咽开音。(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长期饮用)
益气生津茶: 西洋参片3-5克,石斛5克(枫斗可久泡),枸杞子10克。沸水冲泡,可反复续水。益气养阴生津,提升精力。
和胃润肠饮: 炒决明子10克(稍捣碎),炒山楂10克,陈皮5克。沸水冲泡。清肝明目,消食化积,润肠通便。
3. 简单穴位按摩护秋安
迎香穴: 鼻翼外缘中点旁,鼻唇沟中。每日早晚用食指指腹揉按1-2分钟。可通鼻窍,防感冒,缓解鼻干。
列缺穴: 手腕桡侧,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。简便取穴:两手虎口交叉,食指指尖下凹陷处。按揉3-5分钟。通肺络,利咽喉,缓解咳嗽、咽干、头痛。
足三里穴: 外膝眼下四横指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。按揉或艾灸(虚寒者)5-10分钟。健脾胃,补气血,强体质,增强免疫力。
四、 肿瘤患者秋季生活调护要诀
起居:早睡早起,顺应“秋收”之气。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耗阴。注意保暖,尤其头颈、背部、腹部和足部,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。室内使用加湿器,维持湿度50%-60%。
情绪:“秋三月…使志安宁”。秋季易生悲秋情绪,肿瘤患者更需调畅情志。多接触阳光,参与舒缓活动(如散步、太极、八段锦、听音乐),保持心态平和。
运动:选择温和、低强度的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瑜伽。避免剧烈运动大汗淋漓,以免加重津液耗伤。最佳时间在清晨或傍晚,避开风大的时段。
饮食:
多食“润”物: 新鲜果蔬(梨、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莲藕、荸荠、银耳、百合、芝麻、蜂蜜等)。
补充优质蛋白: 适量鱼、蛋、奶、豆制品(遵医嘱,无特殊禁忌下)。烹调以蒸、煮、炖为主。
多喝汤水: 温开水、淡茶水、米汤、自配养生茶饮,小口频饮。
严格忌口: 辛辣刺激(辣椒、花椒、姜蒜、韭菜)、煎炸烧烤、油腻厚味、生冷冰饮、烟酒。
⚠️ 注意:当出现严重不适或病情恶化等,需立即就医。
结语
秋风虽劲,中医智慧可筑起温暖的屏障。肿瘤患者度秋,重在“润养”二字——润其燥,养其阴,健其脾,固其表。
通过顺应天时的食疗茶饮、穴位保健与细致入微的生活调摄,不仅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种种不适,更能固护正气,提升生活质量,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秋收冬藏”,在这个收敛的季节里,悉心滋养内在的生机,方能积蓄力量,迎接未来的挑战与希望。安然度秋,亦是抗癌路上重要的一程。
专家简介
陈汉锐
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
肿瘤中心四区副主任(主持工作)
2022年及2023年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(西藏林芝)
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林丽珠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
首届十大广州“青年医学尖兵”、第九届羊城好医生
【擅长】肺癌、肝癌、胃肠道肿瘤、鼻咽癌、前列腺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【出诊安排】周一下午、周三上午:门诊大楼(2号楼)4楼肿瘤科门诊;周二上午:门诊南楼(1号楼)7楼18号诊室。
作者简介
陈瑞
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职博士,师从陈汉锐教授,致力于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温馨提示
请关注下方“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”或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” 公众号。关注后进入页面菜单栏“就诊助手”或“门诊服务”,搜索“医生姓名”即可挂号。
执行编辑 | 赖嘉勇、杨燕铭、寸德俊
责编 | 王爔晨、梁幸琳
审核 | 刘苡婷
审定 | 方熙茹 盛宝策略
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