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5-28 22:15:21
今天盈为国际,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多项“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”。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彩绘陶质龙首,在科技助力下修复完成,显露出全新的龙形象。
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,编号为10号的龙首在千年后重现原貌。研究人员发现,这对牛耳长在头顶,两耳之间、头顶正中生出一根近似L形的独角,独角两侧分别带有3个螺旋状小犄角。龙首后面还有类似“焰环”状的鬣鬃,鬣鬃直冲苍天,定格了它腾飞飘逸的动态瞬间。
唐代的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圆润且刚劲盈为国际,简洁、朴素、生动,又不失威严。史前的龙比较抽象,到了秦汉时期,龙的形象逐渐具体化,唐代的龙承上启下兼容并蓄,在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。
考古队长介绍,唐代的陶质龙首存世量极少,2024年10月,他们在雄安古州城遗址发掘时发现了这两件陶质龙首。当时9号龙首面部相对完整。随着修复完成,原本更为破碎的10号龙首,其形象更为罕见。尤其是耳朵归位后,其性格像是发生了改变,器宇非凡中又多了几分天真灵动。仔细观察,“10号龙”的耳根处有个小凹槽,刚好被卷云状的“眼睫毛”抵住,既增加了支撑力,也赋予了写实感。经科技分析发现,整个龙首涂满铅白,含锰的颜料塑造黑眼珠,含铜的矿料绘出绿眼线。
修复过程中,文保专家在“10号龙”的牙齿上还发现了几个指纹,穿越千年成为古代工匠和现代考古人实现超级链接的通关密钥。
半年来,两件龙首在实验室经过超声波清洗、纯净水脱盐,目前保存状态已经稳定,具备了在日常环境下展出的条件。9号龙首残宽约41厘米,初步判断是古代建筑垂脊构件。而10号龙首宽约40厘米,可能用在戗脊上。
出土两件龙首的雄安古州城遗址为汉唐时期的鄚州城址盈为国际,也是唐末五代著名的“燕云十六州”城址之一。在这里开展的考古发掘已长达8年之久。千年文脉传承,科技考古让唐代的龙首再现原貌。中国龙的全新形象也成为人们重新想象唐代、走进唐代的一个文明路标。
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